近年来,纳章镇积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通过清产核资、资产量化、成员资格认定、成了经济组织等重点改制环节,逐步构建起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保护了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把村民变成了股民,盘活了纳章全镇经济发展,让广大群众端上了致富的“金碗”。
建立三级领导机制,紧抓改革“致胜招”
纳章镇建立三级领导机制,按照党委牵头、党委书记挂帅、党政共同推动的改革工作领导机制。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形成了镇领导包片、镇挂联干部包村、各村(居)委会包组的“三级包保”工作机制,通过“包”确保镇域范围内各行政村按照中央和市、区级农委要求,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工作目标;通过“保”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改革依法依程序进行,更确保了农民利益不受损。
“我们结合纳章实际,制定了《纳章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曲靖市马龙区纳章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资产折股量化指导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指导各村(居)委成立经济合作社,制定出台了示范文书档案样本,形成了4个阶段、8个环节、32个工作步骤的纳章镇产权制度改革方案。”纳章镇党委书记李明刚说到。
建全登记备案制度,确保成员“唯一性”
以行政村为主体,通过群众民主协商的方式,协调平衡各方利益,完成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登记备案制度和成员登记簿,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成员身份的取得、退出等管理办法,解决成员边界不清的问题。
“为更全面维护农民权益,防止出现两头空、两头占现象,防止多数人侵犯少数人权益,我们在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中,严格按照生不增、死不减的工作原则,把握宽进为本,做到广覆盖、宽受益。同时,充分利用纳章镇农村集体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将各村集体成员信息录入数据库,通过信息化手段,准确筛查人员信息,严格避免了成员确认中的两头空、两头占的现象。”负责产权改革业务的纳章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杜金富这样介绍。
截至目前,纳章镇5个村(居)委均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工作,完成率100%,共确认成员14247人。
摸清集体资产现状,明细资产“硬台账”
对各类资源性资产,重点清查核实了未承包到户的“机动地”“四荒地”和养殖水面、滩涂以及宅基地以外的集体建设用地等;对各类经营性资产,重点分类甄别、全面清查并建立管理台账;对各类非经营性资产,包括医疗、卫生、交通、水利等公益设施,在明确所有权、登记造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管护职责、健全管护机制。
“明确清产核资是为了摸清集体家底,要避免因清产核资引起社会不稳定。我们在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之初,就改革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预判,对没有争议的资产进行确权,有争议的暂时列入待界定资产。清产核资不是为了变卖资产,而是让我们广大群众了解本集体的资产存量。对于有些年代久远的厂房等资产,因经过多年折旧,净值较低,考虑到仍可以经营保值增值的可能,进行了合理评估,也就是把死资产变成了活资本。”竹园村委会党总支书记鲁金保在开群众产改组织会议上这样讲道。
截至目前,纳章全镇5个村(居)委均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共清理出集体固定资金686.18万元,货币资金307.77万元,集体土地面积22.03万亩。
成立村股份合作社,打造产改“新样板”
指导各村(居)委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后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法人治理结构实施管理。股东大会由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持股人组成,坚持同股、同权、同利的原则,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股东按其所持有的股份份额为限,依法承担有限责任。
“我自己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村集体经济改制,入股为股份制经济。家里5亩土地我都全部入了股,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就拿到村集体经济改革后的第一笔分红款5000元。像这样土地入股,年底固定分红,我自己在蔬菜基地打工,每月固定2000多块的收入,这日子过得也就踏实了。”大营村村民黄菊花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共有36个行政村成立了经济合作社,22.03万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确尽确”。通过改革,41个经济合作社形成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相互支持又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
纳章镇产改工作的推进,为全镇乡村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下一步纳章镇还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变中求新,在新中突破,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通过产改村民的致富路会越走越宽,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通讯员:陈得伟、吕亚仙)